福爾摩沙語文遺落和變遷的無奈
南島語系族語,包括台灣的所謂平埔族語,本來就是福爾摩沙(琶侃)語言(Paccanian language)。事實上,福爾摩沙(琶侃)語言(Paccanian)原本沒有分什麼山地族語、平埔族語。福爾摩沙(琶侃)各部落群往來頻繁,語言、文字也都可溝通。「平埔」一詞,是於漢人滿官陳倫烱的【海國聞見錄】中首度出現,陳倫烱最先使用「平埔土番」一詞稱平地福爾摩沙(琶侃)人(該書於1731年完成,請注意,唐山人滿官陳倫烱仍是稱「台灣」為「海國」,且是初聞初見,表示承認福爾摩沙(琶侃)原本是一個國家,而且唐山人或所謂的華人以前完全不知「東方海上有台灣這一國度」)。後來才逐漸有清國的唐山官員跟著使用「平埔」一詞。平埔番或平埔熟番等字眼,出現在以後的清國志(誌)書中,是稱已受到掌控、管轄的福爾摩沙(琶侃)平地人口,主要是為了與尚未被迫漢化、拒絕漢化或清國官兵不敢進入的山地福爾摩沙(琶侃)人做區別。平埔熟番的稱呼雖然在18世紀中期以後就出現在清國的文書中,但主要還是在19世紀中期以後的文書出現得比較多。18世紀,清國黃叔璥在「臺海使槎錄」的【番俗六考】中,才依照地理分佈而將平地福爾摩沙(琶侃)人口分為18社的13個部落群。日據時期的日本學者,則依照地理分布加上特有口音和語調,將福爾摩沙平地人口以及山地人口再加以區分,才出現所謂的「族」這個字。事實上,日語的「族」類似「組」,是指特定的一群人,例如「暴走族」、「宅居族」。埔農祖先居住西拉雅地區,埔農祖先到外地就自稱西拉雅人,就如現在台中地區的人到外地就自稱台中人是一樣的。也因而,所謂的台灣族群名稱和數量就不斷改來改去。山地住民有被分成9、10、11、12、13、14、15或16族的分法;平地住民有被分成7族14支、也有被分為8、9、10、11或12族,這些都原是莫須有的。
福爾摩沙(琶侃)(Paccan)的山地部落群,是避開荷、鄭、清壓霸,分別遷入深山,再遭清廷封山令強制孤立在分散的狹小區域內。日據時期,日本當局又受先入為主的觀念而造成分治。在這段長達近400年的時間內,只要有人不小心發出異樣語音,缺乏導正,口語就會隨時間越來差異越大。由於無法與其他地方交流維持文明所需的物質和原料,文明遂停滯,更繼而消退。另因為生活條件差,部落又無法與外界通婚而基因逐漸純化,族群也逐漸縮小。文書的教育傳承,在簡單的生活方式和狹小的生活圈,逐漸顯得不是那麼必要,也就不被那麼重視,因而隨時間過去就斷層了。連語言也因部落群縮小,加上超過350年的實質隔離,各部落語音的差異越來越大。
平地部落群,則是因為接受強制漢化,繼續使用福爾摩沙(琶侃,今所謂台灣) (Paccan)語言的多屬偏僻之局限地方,語音就如被強制孤立的山地部落群,各分散地區也早已各自有不少差異。
世界各國的語言學者研究福爾摩沙(琶侃,今所謂台灣) 語言(Paccanian)時,均訪查所謂台灣各族的現有語音,分析語言、語音演進的模式,再和其他國家、地方的語言比較,才都發表相同的研究結果。從語言、語音的演進模式證實,南島語族是在1000年前至3500年前,由台灣向菲律賓、夏威夷、太平洋諸島、復活節島等地擴散出去的(前往澳洲、紐西蘭、馬達加斯加島則是更早得多),台灣是這些所謂南島語族的原鄉。最近的考古發現,更證實福爾摩沙(琶侃)人(Paccanians)其實早在1萬2千多年前已進入澳洲。而現今居住這些地方之福爾摩沙(琶侃)人(Paccanians)的語音也都已有或多或少的差異,但經過語言、語音演進模式的分析,語言學者還是得承認,是同樣來自台灣。
至於福爾摩沙(琶侃)(Paccan)原有世界最早的先進文字,埔農於《解碼福爾摩沙古文明:續認台灣古今真相》已舉證甚多,「福爾摩沙(琶侃)各部落群往來頻繁,語言、文字也可溝通」有確切的歷史證據在,現有的差異是歷史傷痕造成,這是理性清明的人都應該瞭解的。所以,講到「福爾摩沙(琶侃)語(Paccanian)」,是不應該著重在所謂平埔各部落區以及山地各部落區的現有差異。
可惜的是,現在還懂得一點變遷後的Paccanian語音之人,在對福爾摩沙(琶侃)史實缺乏正確認識的情況下,都將隨時間產生變異後之語音,認定是其少數聚落的原本特有語言,並以為自己的聚落是獨立的特殊族群,使得台灣人本來應該有的禮讓和團結,變得障礙重重。
語文是文明和文化中很重要的成分,但台灣自有文字已少有人能認識,台灣自有語言也因時間變遷,已形成各地區的一些差異,很難再於現實社會中恢復廣泛使用。這情形是一大悲劇,也很無奈。其實,台灣歷經更壓霸的支那二次洗腦後,所使用的所謂漢語文經過長達七十年的台灣本土化,已有異於任何古今的所謂華人語文。加上所謂中國的文字在簡體化後,已和台灣使用的所謂秦字或漢字有很大的差別,台灣在回復完整的自主國度後,要稱現在所使用的語文為新台灣語文或秦語文、漢語文都可以,只要與所謂的中文做完整切割即可。重要的是必須避免再被壓霸中國繼續滲透入台灣,就可以維持自有的文化精髓。
事實上,世上本無永遠不變的語文,一種語文使用的人多了,自然較易演化成適應時代的需要。當一種語文先一步適應時代需要時,使用的人就會更多。更多人使用,此語文就更會符合時代需要。這是一種相乘性的循環。任何語言與文字沒有一成不變的,都會隨著時間而不斷消長。我們本來就不必過度計較語言文字的變遷。能使用符合自己文化精髓的原語文,當然最理想。而使用轉化語文,只要有持續本土化,也可以轉化成符合自己文化精髓的新語文。在國際村已深化下,國際往來頻繁,我們還是須要學習外國語文,尤其英文。學習英文、使用英文、瞭解異國文化,還是可以保有自主文化。要不要或會不會受影響,全在於自我意志的堅持。就如日本,日本現在還保有不少所謂的漢國文字,但沒有日本人會覺得有何不妥,更沒有日本人會羨慕所謂的中國。所以,最重要的還是,一定要先讓全體台灣人能夠澈底明白台灣史實的真相,並澈底去除所謂的中國化!
當然,如果所謂的台灣人已全面清醒,福爾摩沙(琶侃)(Paccan)已恢復靈性智慧社會的國度,全體福爾摩沙(琶侃)人有共同的決心,要從殘存的固有語文中整理出一套適合現代使用的語文,那也不是壞事,也許更是長遠的好事。不過,那須靜待屆時已恢復靈性智慧的全體福爾摩沙(琶侃)人去作共同的抉擇。